信息展示

加强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教育

发布:5fcweD7NZM% 浏览:1654次


  《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已高达93.1%,但在互联网技能学习与应用方面,65.6%的未成年网民主要通过个人摸索学习上网技能。研究成果的一个重要发现是学校、家庭、社会层面对于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仍显不足,现有的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和教育也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
  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是他们畅游网海的“通行证”。基于认知行为理论,网络素养是人们对网络世界的信息、事件和情境的认知和行为能力,具体包括信息分析评价能力、印象管理能力、道德认知和行动能力、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等。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内涵会不断丰富和完善。构建并完善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体系,需要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努力,共同形成育人合力。
  ▷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教育和保护刻不容缓




  互联网带给未成年的风险远不止这些,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营造友好的社交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刻不容缓。未成年人心智尚不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塑造中,他们极易受到网络不良因素的侵害,甚至模仿学习网络上的一些负面行为,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提高未成年人互联网素质教育是根本,营造构建良好的互联网环境是关键。这些离不开未成年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各界、网络社交服务提供者以及政府的努力和配合。


  01
  注重未成年人个人能力提升,实现“赋权”与“赋能”的有机结合。从我国未成年人个体属性来看,年龄、学习能力、网络使用自我效能感等均对其网络素养有显著影响。例如,当前利用网络渠道和资源进行学习在未成年人中较为常见,一些中小学使用网络课程作为课外辅导主要工具,也有一部分作业需要在网络中完成。因此,未成年人的互联网使用能力至关重要。未成年人要安全、文明、健康地使用互联网,加强自我管理尤其是注意力管理是核心,需要分年龄段编制未成年人网络使用指导手册和干预技术,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提升网络素养。
  02
  重点强化学校的教育主体作用,建设体系连贯的网络素养教育融入式课程。根据未成年人的认知和行为特点,可分阶段将网络素养教育的不同内容融入各个年级与学科之中。目前,未成年人通过学校学习上网技能的比例明显偏低,建议将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课程按年级划分为4个阶段:幼儿园-小学3年级以初步接触与认识网络为主;4-6年级开始指导网络个人信息安全重要性以及个人信息保护方法;7-9年级着重形成对网络空间的全面认识,学习信息共享和在线交流的社会规范,提升网络信息鉴别能力、社交媒体使用能力等;10-12年级重点学习如何对待网络欺凌、应对社交媒体压力等。通过详细的阶段划分,将网络素养教育的不同内容循序渐进地贯彻到未成年人完整的教育体系之中。进一步在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课程中增加网络素养模块,编写教师网络素养教育指导手册,使中小学教师掌握网络素养教育的最新理念和方法。发挥社会大课堂育人作用,积极开展社会媒体进校园、进社团等活动,同时鼓励未成年人进行参与式、交流式、拓展式的媒介体验和社会实践,从而将网络素养理论与实践生动结合。
  03
  有效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辅助功能,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合格的“导师”。家长首先要为孩子示范正确的网络媒介使用行为,有节制地利用电子产品,使电子设备能够恰当地服务学习、工作和生活。对于孩子的上网行为,父母要“适度”干预,比如与孩子商量制订家庭网络使用规则。家长应注重“情感”教育,对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首先需抱以宽容、理解的态度,建立与孩子平等讨论和分享的良好习惯,通过孩子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沟通方式去了解其网络使用的心理、情感诉求,从而进行后续引导。建设网络素养家长课堂,开办家长网络素养教育培训班,举办线上网络素养教育讲座和研讨会,开发家长网络素养教育课程与指导手册,比如研制《数字时代背景下家长行动指南》。
  04
  汇聚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社会文化氛围。政府相关部门可借鉴国外关于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的经验,尽快正式出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法规,明确政府、社会、学校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提高网络素养的法律义务和具体职责。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素养项目,推动实施绿色网络健康计划,处理网络不良信息,提供热线咨询、指导、评价和预警服务。健全和规范各地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示范基地的建设。研制数字时代全民网络素养教育规划和行动计划,营造全社会重视和提升网络素养的良好氛围。
  【图文来源网络】

Copyright © 2014-2018 新乡市外国语小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豫ICP备15009473号-1 管理登陆豫公网安备 41070202000519号
关闭
关闭
关闭